交换机排错四件套:查日志、看CPU、读ARP、验MAC
“交换机灯都亮着,为什么电脑上不了网?”“Ping核心交换机延迟1ms,但访问服务器很慢?”“新接一台设备,IP冲突了怎么办?”
“交换机灯都亮着,为什么电脑上不了网?”“Ping核心交换机延迟1ms,但访问服务器很慢?”“新接一台设备,IP冲突了怎么办?”
一查进程,L2INF(二层协议处理)占了60%的CPU——原来是某接入层交换机的端口环路,导致BPDU和MAC漂移风暴不断上送主控。
“既然每个设备都有IP地址,能全球定位,那为什么还要一个看起来‘多余’的MAC地址?”“能不能直接用IP通信,去掉MAC?”
今天,我不讲高深理论,就给你一套实战派的“十步排查法”,从用户终端到核心设备,层层推进,直击要害。
今天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,深入剖析ACL配置中的“致命陷阱”,并给到你安全配置清单,帮你避开“一条命令毁全网”的悲剧。
vlan acl arp destination vlani 2025-09-23 16:06 1
“两台电脑都在192.168.1.0/24网段,IP配置正确,网线也通,但就是ping不通!”
设备默认不开启三层转发,这事藏得太深,文档里一句话带过,考试不考,可生产环境一出事,就是“怀疑人生”的节奏。
在IT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网络工程师的角色早已超越“插网线、配IP”的范畴。面对云计算、SDN、自动化运维的浪潮,扎实的基础概念依然是区分“操作工”与“工程师”的分水岭。
一查,又是接入层交换机CPU跑满。抓包一看,满屏的私网dhcp响应——原来是市场部的同事为了手机多连几个设备,偷偷接了个家用路由器。
无论是新增设备、调整VLAN规划、优化路由策略,还是固件升级,看似常规的操作,若忽略关键细节,就会引发故障。
**5秒利用率 > 70%**:可能存在突发流量或协议震荡**1分钟/5分钟持续 > 50%**:需重点关注,存在持续性负载System 占比过高:通常是协议或中断处理占用,是排查重点
DHCP 分不到地址?两台机器 ip 都配置好了,却 Ping 不通?语音电话时断时续,延迟高得吓人?一台服务器上线就导致全网 ARP 风暴?
vrrp 默认就能用,但想把主备切换做到“毫秒级”,绝不是把几条命令往上一贴那么简单。很多现场“慢切”问题,其实卡在检测不够快、联动不够全、邻居缓存没刷新这三件事。
很多工程师一遇到 ping 不通就怀疑路由、ACL、防火墙,殊不知问题根本还没到三层,根就在链路层。
★ “我们单位就几十台设备,一个网段都够用,为啥还要划那么多子网?”
说真的,干网工的都知道,交换机问题不出则已,一出就是客户急、领导催、运维背锅三连击。
它是为三层通信准备的: 当你要发 IP 包,但不知道下一跳 MAC 地址时,就查 ARP 表。
在VXLAN网络中,组成M-LAG的设备作为VXLAN隧道的端点(VTEP)时,两台设备之间基于BD(Bridge Domain)进行ARP/ND/MAC表项的同步。在故障或者单边接入的场景,VXLAN Overlay流量可能需要经过peer-link绕行。而
在现代网络中,数据的传输如同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,高效而精准。而支撑这一复杂系统的,是隐藏在网络设备深处的几张“神秘表格”:「MAC表」、「ARP表」、「路由表」和「转发表」。这些表格如同网络的“大脑”,记录着关键信息,指挥着数据的流向。它们看似简单,却承载着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