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抖配错IP,网络全瘫?子网划分避坑指南
“就改了个IP,怎么整个部门都上不了网?”“子网掩码写成255.255.255.0,结果连不上隔壁VLAN?”
“就改了个IP,怎么整个部门都上不了网?”“子网掩码写成255.255.255.0,结果连不上隔壁VLAN?”
我们知道,在局域网中,设备会发送广播包来完成基本通信(如 ARP 请求获取 MAC 地址、DHCP 客户端寻找服务器等)。正常情况下,广播是可控且必要的。但当网络中出现异常时,这些广播包可能像“雪崩”一样无限循环、指数级增长,形成风暴。
别急着重启设备。今天带你从数据链路层到网络层,一步步定位“Ping不通网关 + ARP未学习”的根本原因,做到“一查一个准”。
这份备忘单基于我多年的实战经验,参考了 Wireshark 官方文档和社区最佳实践,整理了常见的显示过滤器(Display Filters)。这些过滤器可以让你快速定位特定协议、地址、标志位等信息,避免在数万条数据包中盲目搜索。
要说这个ARP协议啊,那是真不起眼,但还很重要,就跟地基一样,平时不见,少了不行。这玩意儿跟IP地址和MAC地址有关系,IP地址是门牌号,MAC地址是身份证,得靠ARP找对人,才能把信送过去,简单来说,网络上两个设备要说话,得知道对方的MAC地址才行,ARP就
刷视频突然转圈、下载速度暴跌?大概率是有人偷偷蹭网!其实查 WiFi 连接设备超简单,手机点几下或电脑输个命令就行。这份覆盖所有路由器品牌的指南,从查数量、辨设备到防蹭网全搞定,5 分钟守护你的网络?
“交换机灯都亮着,为什么电脑上不了网?”“Ping核心交换机延迟1ms,但访问服务器很慢?”“新接一台设备,IP冲突了怎么办?”
一查进程,L2INF(二层协议处理)占了60%的CPU——原来是某接入层交换机的端口环路,导致BPDU和MAC漂移风暴不断上送主控。
“既然每个设备都有IP地址,能全球定位,那为什么还要一个看起来‘多余’的MAC地址?”“能不能直接用IP通信,去掉MAC?”
今天,我不讲高深理论,就给你一套实战派的“十步排查法”,从用户终端到核心设备,层层推进,直击要害。
今天就通过一个真实案例,深入剖析ACL配置中的“致命陷阱”,并给到你安全配置清单,帮你避开“一条命令毁全网”的悲剧。
vlan acl arp destination vlani 2025-09-23 16:06 2
“两台电脑都在192.168.1.0/24网段,IP配置正确,网线也通,但就是ping不通!”
设备默认不开启三层转发,这事藏得太深,文档里一句话带过,考试不考,可生产环境一出事,就是“怀疑人生”的节奏。
在IT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网络工程师的角色早已超越“插网线、配IP”的范畴。面对云计算、SDN、自动化运维的浪潮,扎实的基础概念依然是区分“操作工”与“工程师”的分水岭。
一查,又是接入层交换机CPU跑满。抓包一看,满屏的私网dhcp响应——原来是市场部的同事为了手机多连几个设备,偷偷接了个家用路由器。
无论是新增设备、调整VLAN规划、优化路由策略,还是固件升级,看似常规的操作,若忽略关键细节,就会引发故障。
**5秒利用率 > 70%**:可能存在突发流量或协议震荡**1分钟/5分钟持续 > 50%**:需重点关注,存在持续性负载System 占比过高:通常是协议或中断处理占用,是排查重点